□本報記者 吳雨 攝影報道
提及校外培訓機構,您會為其打多少分?為了解我省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質量整體現狀,聆聽消費者對校外培訓機構服務的真實感受,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強化規范經營理念,推動青海省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整體改進和提升,2013年年底青海省消費者協會委托專業調查機構開展了青海省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經營及消費者滿意度調查。
據了解,本次調查從全省范圍抽取了4個市、州的13個縣(區)的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規范經營及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包括西寧市城東區、城西區、城北區、城中區、湟中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源縣;海東市樂都區、平安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格爾木市;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貴德縣。調查涉及的校外培訓機構為在青海省行政區域內經主管部門審批,依法取得辦學登記證(或審核意見書)和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各類線上、線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7289份。
據消協工作人員介紹,調查圍繞服務質量、教學質量、機構規范經營、培訓與安全管理、合規義務、消費維權6個方面開展,整體滿意度為68.51分。就指標而言,得分最高的為服務質量73.69分,得分最低的為培訓與安全管理得分65.27分;就地區而言,得分最高的是海西州為73.44分,得分最低的是西寧市為64.18分。
根據調查顯示,多數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參加校外培訓班,占比高達73.61%,主要培訓的年齡段為小學(6歲至12歲),占比達到了61.69%,其次是初中生占比23.58%。參加培訓班的孩子培訓項目多數在2種以上,占比高達88.08%,甚至存在9.12%的孩子參加4種以上培訓項目,孩子平均每周參加校外培訓的總時間在4至10小時的占比高達66.48%,說明大部分孩子基本每周都要花費至少半天以上時間參加校外培訓,也就是說用于外出運動和自行支配娛樂的時間相對減少。同時調查顯示,只有35.37%的家長認為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班不會增加學習負擔,說明多數家長在明知會增加孩子負擔的情況下,依然因為各種原因選擇讓孩子參加校外培訓。
此外,有55.22%的消費者認為收費方式不合理,費用跨度周期較長;有27.61%的家長曾經遇到過校外培訓機構突然關停的情況。校外培訓一般采用先付費后服務的消費模式,一旦發生培訓機構關停倒閉,學員和家長預交的培訓費極有可能無法退回,自身利益將嚴重受損。所以預收費資金監管亟須加強管理力度和措施,以此預防機構“跑路”,保護消費者財產安全和合法消費權益;還有53.31%的家長對于校外培訓機構是否為孩子購買人身安全險表示不清楚,說明家長對此項目關注度較低,大部分家長認為人身安全險學校已經購買了沒有必要重復購買。
調查還顯示,培訓機構在消防安全、環境等方面做得較好,平均得分為8.03分(滿分10分),得分最低的是教師教學質量,得分為7.19分。校外培訓機構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很難招聘到高水準的教師,導致師資隊伍的能力參差不齊。部分機構存在公示的教師與實際授課教師不符、課程中隨意更換教師、教師資格能力要求不統一、教師資質不明確、教師的資質和教學經驗缺乏透明度等現象。
調查中,有41.03%的孩子在培訓前未簽訂相關培訓合同,一方面說明家長維權意識不足,另一方面說明培訓機構規范經營意識有待加強;遇到消費糾紛時,高達35.48%的消費者不知如何處理或無維權意愿,19.67%的消費者選擇自行協調解決,10.32%的選擇向行政主管部門投訴,9.71%的消費者選擇找消協投訴。在交易行為中,由于雙方信息不對稱,一旦出現爭議,相較經營者方,消費者方大多處在劣勢。
最后,建議家長在教育方面應更多的言傳身教、注重家庭教育,努力培養孩子的個人學習能力,同時應拒絕因攀比、從眾心理而去報各種培訓班,避免全周無休等情況增加孩子課外壓力。其次,為有效保障學生家長的合法權益,建議家長謹慎選擇培訓機構。教育部開發了公益性、全免費的應用軟件“校外培訓家長端”,該軟件可以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證照齊全的合法校外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的培訓課程、師資、教材、場地都已經過嚴格審核,家長可利用該平臺進行培訓消費交易,通過第三方監管平臺的介入,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自身財產和權益受損。最后,建議家長保存好合同、發票等相關材料,在面對校外培訓交易經濟糾紛時,家長應積極尋求保護自身權益的途徑,可向行政主管部門、消協組織進行投訴尋求幫助,必要時可以到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來切實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