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vt935"></pre><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menuitem id="vt935"></menuitem></output></pre>

<p id="vt935"></p>
<p id="vt935"><output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output></p><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p id="vt935"></p>

<noframes id="vt935">

<p id="vt935"></p>
<p id="vt935"><delect id="vt935"><listing id="vt935"></listing></delect></p><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listing id="vt935"></listing></output></pre><p id="vt935"></p>
<pre id="vt935"><p id="vt935"></p></pre>

<output id="vt935"></output>

<p id="vt935"></p>
<output id="vt935"></output><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

<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

<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

<p id="vt935"></p>

<p id="vt935"></p>

<pre id="vt935"></pre>

<noframes id="vt935"><p id="vt935"><menuitem id="vt935"></menuitem></p><p id="vt935"></p>
<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
海東日報首頁

震后十日記

2023-12-29 09:56:07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李永蘭 攝影報道

要有水電、有采暖、有公廁、有生活垃圾收集設施、有黨群工作站、有醫療服務……就在不久前,青海省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會議暨災后重建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再次強調,各集中安置點要在“六有”基礎上,做到安置點點長負責制、指揮工作通信聯絡、安全巡查、互幫互助機制、矛盾調處化解、志愿服務“六到位”。

受災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被放在黨和政府的心里。距離地震發生已有10天時間,受災群眾安置得怎么樣了?“六有”“六到位”開展得如何?本報記者再赴地震災區,帶來最新報道。

放心!這里有“招手停”水車

“我們剛開始是兩輛供水車,每輛有8噸水。”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龍浩水務集團負責運水的張元煜說,災情發生的第二天,集團臨時安排了兩輛供水車,早上7時從水務集團接水,一輛供水車備用,一輛直奔金田村和草灘村,10時左右到達目的地。

而這幾個小時的路程,張元煜所負責的供水車一路上都處于“招手停”的狀態,只要見到有受災群眾招手,張元煜就會停車為他們供水。

12月28日,記者在中川鄉金田村安置點看到,張元煜將供水車停在路邊,在這期間,不斷有受災群眾以及現場救援人員拿著水桶前來接水。

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后,造成民和縣官亭鎮、中川鄉等地水利人飲供水管網不同程度受損,導致供水中斷,嚴重影響了群眾生活和救援人員開展救援。為此,民和縣龍浩水務集團組成12人的應急供水保障組,接連組織了5輛“招手停”水車給臨時安置點、各搶險隊指揮部和斷水的農戶巡回送水,在安置點和救援一線設置了12個供水點,日均供水150噸,切實保障了受災群眾和前線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應急供水。

龍浩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趙國勝告訴記者,在為受群眾保障應急供水的同時,集團第一時間設立了應急處置搶險組,連夜派出搶險專業力量,對所屬轄區6個供水片區全面開展災后人飲水利設施受損情況排查,逐一開展災后風險評估,重點排查官亭、中川重災區水利設施險情險段,確保人飲管網設施安全。

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官亭鎮、中川鄉部分人飲供水主管道斷裂,嚴重影響兩鄉鎮正常用水問題,供水保障搶險隊現場詳細制定搶修方案,迅速對斷裂管網開挖搶修,經過近16個小時的連夜奮戰,順利完成了官亭片區人飲供水主管道震后斷裂受損處置任務。截至目前,修復損毀管道65處,共計1.9公里,受災區中川鄉和官亭鎮1.3萬戶4.6萬名群眾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

放心!這里全部恢復供電

“受地震影響,部分電力設施、線路受損,經特巡檢查、應急搶修,截至19時21分,停電的用戶,現已全部恢復供電……”

12月19日晚上,一則“供電全部恢復”的消息讓楊麗雪心里不免又多了一份安慰。

“我倆先去看看阿媽在干嘛,回來再寫作業吧,反正有電了,不怕黑。”楊麗雪挽著王淑蘭的胳膊從金田村安置點走向救援現場。

就讀于中川鄉中心學校的楊麗雪和王淑蘭是同年級不同班的同學,她倆既是同村校友又是好友。楊麗雪和王淑蘭是住宿生,楊麗雪回憶道,發生災情時,睡在上鋪的她恍惚感覺床在動,她的第一反應以為有人在搖床,等聽見有人喊她才發覺地震了。

“不知道什么時候停的電,反正看好多同學都是摸黑逃出來的,老師們在點人數,好在身邊的同學都沒事。”楊麗雪說。

在另外一個安置點,記者看到幾名孩子將手機、平板電腦放在一旁充電,家長則相互傳達著微信群內學校復課的通知。

顯然,隨著電力供應的恢復,一切正回歸到正常狀態。

記者采訪了解到,地震災害發生后,國網青海電力公司第一時間啟動地震災害應急響應,組織海東供電公司、黃化供電公司、超高壓公司、送變電公司等相關單位,對所屬變電站、供電線路及電力設施進行特巡,迅速有力推進負荷恢復、設備搶修和物資支援工作。

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派出搶修人員412名、搶修車輛119輛、應急發電車18臺,分赴各現場細致核查受損情況,科學制定搶修計劃,有序推進搶修作業。經過連續搶修奮戰,截至19日19時21分,受本次地震影響的用戶全部恢復供電。

放心!安置點干凈衛生

“請大家放心,有我們在,安置點就會永遠保持干凈衛生。”記者在地震災區安置點采訪時,看到不少環衛工人的身影,他們不懼嚴寒,呵護著安置點的衛生。

在官亭鎮喇家村安置點,一排排集裝箱板房外面,一個個垃圾箱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安置點的地上你肯定看不到垃圾。”受災群眾鮑學青告訴記者,目前在安置點生活的有上百人,每天都會產生不少生活垃圾,大家自覺將垃圾投進垃圾箱,環衛工人每天會及時進行清運,保證了這里的干凈整潔。

“不能因地震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海東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安項加表示,地震發生后,海東市城管局主動出擊,12月22日組成兩個巡回檢查組,對民和縣中川鄉街道、官亭鎮街道以及喇家村、草灘村、金田村安置點和道路沿線環境衛生情況進行了巡查,共發現農戶、商鋪門前及道路沿線堆放廢舊東西、生活垃圾20余處,隨后出動城管人員40人、環衛工人158人、車輛17臺次,清運垃圾30車次共97.5噸。

12月23日,又對中川鄉集鎮街道、官亭鎮街道、喇家村、草灘村、金田村安置點及沿黃公路沿線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攻堅清運,調派環衛工人150人,出動清運垃圾車8臺次,清運垃圾104噸。24日起,對中川鄉集鎮街道、草灘村、金田村安置點實行網格化區域管理,目前已實現垃圾清運管理常態化。

記者了解到,自12月21日至目前,海東市城管局累計出動城管工作人員220人次,調派環衛工人728人次,出動清運垃圾車192臺次,共清運生活垃圾677.7噸。在各安置點、村民集中點、街道沿線投放垃圾桶240個、垃圾收集箱12個,保障了受災群眾垃圾投放的需求。

同時,中川鄉和官亭鎮也在各安置點及時安放了公共廁所,解決了受災群眾的如廁問題。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最初的簡易廁所到現在的移動式廁所,極大地方便了受災群眾如廁。

放心!我們的健康有他們守護

“請放心,這里每一個人都是你的親人,有什么需要就及時找我們。”

“嗯嗯,經過你們的開導,我這兩天睡得可踏實了。”

這是從民和縣官亭鎮喇家安置點一間板房里傳出來的對話。和懷孕的喇小花(化名)面對面坐著聊天的是一位醫護人員,她正在給喇小花再一次進行心理疏導。

地震的發生,讓不少受災群眾至今仍心有余悸,尤其是那些失去親人的受災群眾。

“今天我們對9名地震中受傷住院的患者和10名家屬進行了心理干預。”27日,當記者見到剛剛忙完的一名醫護人員時,她告訴記者,當日全體醫護人員在災民安置點開展心理巡診123人,其中重點心理干預6人,給予藥物干預6人。19日至27日,已累計開展心理干預3188人次。

心理援助只是現場醫護人員呵護受災群眾身心健康的一個方面。地震發生后,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參與救援,隨后在各安置點設立醫療點,通過“固定+巡回”的方式,在開展日常診療服務的基礎上,重點對“一老一小”、孕產婦、新生兒、殘疾人、重大疾病出院康復患者等開展逐戶逐人全覆蓋、無遺漏巡診統計,并建立健康檔案,針對性做好每日巡診和轉運救治等工作。

與此同時,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到抗震救災一線,青海省人民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青海省紅十字醫院分別包片民和縣中川、官亭鎮、杏兒鄉三個鄉鎮,與市縣兩級醫務人員共同成立了省市縣聯合醫療巡回組,全力做好災區群眾醫療服務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各安置點累計開展診療服務1484人次、巡診3685人次、健康教育2170人次、發放中醫藥湯劑5233袋。

醫療部門不斷強化環境消毒,特別是對公共廁所的固定消殺,至目前已累計消毒27.47萬平方米。同時,持續開展了民和、循化、化隆傳染病監測評估,做好災區水質監測,12月19日采集水樣6份,21日采集水樣4份,送省疾控中心進行檢測,經檢測10份水樣檢測結果與近三年檢測結果基本一致。

放心!黨群工作站就是咱的主心骨

“臨時黨支部就在板房里辦公,我們可以隨時找到他們,心里踏實。”在草灘村,村民切養吉指著板房外懸掛的黨旗說。

切養吉所指的那間板房,是安置點黨群工作站的“辦公室”。別看這樣的辦公室簡陋,卻包含臨時黨支部、安全工作站、志愿者服務站,負責為群眾發放物資、解決日常吃飯、調解矛盾糾紛、進行兒童心理疏導等工作。

像這樣的黨群工作站,在民和縣91個安置點共有80個,每個黨群工作站由一名科級領導干部及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工作隊、社長、黨員志愿者、輔警等組成,現共有2160余名黨員參與工作。

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每一個黨群工作站就是一個戰斗堡壘。喇家村有兩個安置點,因距離較近,目前設立了1個黨群工作站。該黨群工作站安置點點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劉克萍對參與工作的黨員進行了細化分工,有保潔員、糾紛調解員、警務員、物資管理員、食堂管理員等,同時對安置點131戶群眾按戶編號,按照“十戶一人”的原則配備網格員,全力解決群眾日常所需,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在抗震救災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草灘村常住人口285戶960人,黨員干部29名,越難越險,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越是百姓的依靠。”當了6年村黨支部書記的何永光深知,班子的凝聚力需要他這個“頭雁”發揮作用,在建立的臨時黨支部里,他把物資分發臺賬記錄得仔仔細細。

草灘村老黨員楊山明如今也是黨群工作站的一員,在抗震救災中,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地震發生后,需要搭建三頂帳篷做食堂,保證群眾有熱乎飯吃,楊山明雖然年過七旬,二話沒說上前加入了年輕人的隊伍,大家齊心協力抬起帳篷選好位置進行固定。

如今,這80個黨群工作站飄起了80面鮮紅的旗幟,在震中村莊、在安置點、在保暢通施工現場,民和縣黨建工作專班組織救援、分撥物資、安撫群眾,成為抗震救災的先鋒隊和群眾的“主心骨”。

放心!集裝箱房里很暖和

截至12月26日,2289間“防風、保暖、阻燃”的安置活動板房,在受災地區民和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103個集中安置點搭建完成,9551名受災群眾全部從帳篷搬進板房,為群眾溫暖過冬、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壺開水別忘了灌進暖水瓶里,一會兒我們煮奶茶喝。”28日早上6時,中川鄉清二村的祁寶梅一家人還是像之前的幾天一樣,起床整理床鋪,穿衣洗漱,兒子張羅著生火燒爐,兒媳掃了掃“新家”里的灰塵后,開始準備一家人的早飯。

祁寶梅家中有6口人,因為這次地震,她家的屋子有很多受損的地方,根據評估,她家的房屋不具備住人的條件,村“兩委”考慮到祁寶梅一家有老人和小孩,優先將一家人安置在首批到達的活動板房內。

時值隆冬,走進祁寶梅家18平方米的“新家”,房屋內爐火正旺,暖意融融,屋子內放著4張床,在靠近窗戶的兩張床之間放著一張簡易餐桌。

“現在好多了,這幾晚睡得比之前‘穩當’多了,再也不是半睡半醒。”祁寶梅邊熱情地邀請記者喝奶茶邊說,好在有黨和政府,讓他們很快住進了“新家”。

記者走訪各安置點發現,和祁寶梅一樣,海東市9551名受災群眾如今全部住進了溫暖的板房,嶄新的烤箱火爐、床鋪、電視等是“新家”的標配,在他們看來,入住“新家”后身體的溫暖微不足道,心里的溫暖才是最持久的。

記者手記:其實,在受災現場,從來不缺勇敢逆行的身影,有消防救援人員,有人民子弟兵,還有社會志愿群體……無數個“他們”是強大的力量,也是最強的守護者。天會放晴,花會重開,凡事都會孕育著希望,相信我們繼續邁步終會柳暗花明,重建家園。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a级大片免费看_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_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播放_狠狠操狠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