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vt935"></pre><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menuitem id="vt935"></menuitem></output></pre>

<p id="vt935"></p>
<p id="vt935"><output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output></p><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p id="vt935"></p>

<noframes id="vt935">

<p id="vt935"></p>
<p id="vt935"><delect id="vt935"><listing id="vt935"></listing></delect></p><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listing id="vt935"></listing></output></pre><p id="vt935"></p>
<pre id="vt935"><p id="vt935"></p></pre>

<output id="vt935"></output>

<p id="vt935"></p>
<output id="vt935"></output><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

<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

<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

<p id="vt935"></p>

<p id="vt935"></p>

<pre id="vt935"></pre>

<noframes id="vt935"><p id="vt935"><menuitem id="vt935"></menuitem></p><p id="vt935"></p>
<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
海東日報首頁

心安之處就是家

——循化縣震后搶險安置直擊
2023-12-21 09:31:20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李曉娟 陶成錄 朵玉雪 攝影報道
 
這里是全省春天到來最早的地方,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撒拉族自治縣。這里是離積石山6.2級地震震中約32公里的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地震發生后,循化縣的搶險安置工作聚焦了眾多關切的目光。
 
院墻倒塌、家具散落、設施受損……地震發生后,循化縣白莊鎮、道幃藏族鄉、清水鄉部分農戶的家園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如何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如何安撫群眾情緒?如何做好生活保障?震后三天,循化縣上下用實際行動作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髓要義。
 
驚心 災難無情鄰間有愛
“這一個帳篷扎到那個角落里,那兒有太陽。”
 
“火爐子都生起來,早上冷得很,大家注意保暖。”
 
“這些剛搭建起來的帳篷要進行消毒殺菌,里面的被褥趕緊放進去……”
 
剛經歷過積石山6.2級地震的道幃鄉牙木村,此時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救災工作。
 
距離震中只有約12公里的道幃鄉無疑受到了重創。
 
從遠處望去,坐落在山坡之上的牙木村里的幾頂帳篷異常顯眼,遠處的山上還有未消融的積雪,村里的巷道上,到處都有被地震摧毀過的痕跡。在牙木村安置點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正頂著冬日的寒風齊心協力搭建著帳篷,幾處搭建好的帳篷里暖意融融,煙囪里冒出一陣一陣的白色煙霧,似乎是這里恢復平靜的一種象征,更是一種溫暖和希望的延伸。
 
回憶起地震當晚的情景,住在帳篷里的村民有描述不完的畫面——花瓶碎了一地,墻上的畫摔在了地上,墻面出現了歪七扭八的裂縫,瓦片和墻皮掉了一地,茶幾完全被掀翻了……
 
對于村里家庭情況最差、受傷情況最嚴重的周毛措一家來說,這次地震,無疑讓他們一家陷入了深淵。
 
據村民反映,周毛措是三級殘疾,丈夫患肝硬化晚期,家中共有三個兒女,兩個女兒已經出嫁,現在只剩一個16歲的兒子在讀高中。
 
意外總在不經意間到來。
 
“當時情況真的很危險,他們家就她一個人,墻塌了之后把她整個身體都壓住了,只有一個腦袋和一只左手能動,我背著她出去的時候,地面還在搖晃。”說起救周毛措的過程,村民李加才讓的聲音哽咽中伴隨著絲絲顫抖。他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后,村莊周圍都是黑乎乎的,全村各戶打著手電筒在搜尋沒有跑出來的村民。
 
第一時間發現周毛措的是村里的4名婦女,發現周毛措后,她們第一時間想把周毛措從廢墟中拉出來,但由于受傷過重,不敢大力拉扯,加上壓在身上的墻體將她壓得很實,沒能順利將周毛措解救出來。
 
隨即,4名婦女找來李加才讓和幾個身強體壯的村民,村民們在黑夜中摸索,于恐懼中爭分奪秒,于危難中尋找希望,終于在大家的努力下,將周毛措從墻體下拉了出來。
 
“當時路都被山上滾落的石頭和土塊堵住了,我從這一頭背到那一頭,越過那些土堆才安心把她放下來。”回憶起當晚的情景,李加才讓仍心有余悸。
 
危難時刻,在渺小的希望之中,李加才讓顯露出超乎想象的勇氣和力量,幾乎是用盡全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營救被埋的周毛措。當時,他甚至把自己的安危拋在了腦后,用他的話來說,“地震是可怕的,但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不讓地震這個‘惡魔’帶走一個生命。”
 
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協作下,120救護車及時到達現場,周毛措被送往醫院救治。
 
“幸虧有了村上的這些叔叔阿姨,不然我可能就沒有媽媽了。”聽到母親獲救的過程,周毛措的兒子拉毛多杰紅著眼眶對記者說,希望媽媽快一點恢復健康出院回家。
 
地震發生時,拉毛多杰還在學校,如今回到家里的他聽著村民們對當時現場情況的描述,眼眶里的眼淚總是不自覺地打轉。
 
“現在姐姐在醫院陪媽媽,我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子漢,我更要堅強,我堅強了,醫院里的媽媽才能堅強。”拉毛多杰強忍著淚水說道。
 
記者了解到,由于骨盆斷裂、肋骨骨折、大腿多處骨折,目前,周毛措處于半昏迷狀態,正在循化縣人民醫院進行救治。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地震發生后,循化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緊急組織相關單位召開應急處置會議,通報地震情況、研判震情形勢,立即啟動抗震減災Ⅱ級應急響應、自然災害救助Ⅱ級應急響應,成立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下設8個工作組,34名縣級領導迅速就位、靠前指揮,各成員單位按照預案職責分工,連夜緊急排查醫院、學校、電站、水庫等重要建筑、人員傷亡及群眾房屋財產損失等情況,全力做好巡查防范、人員轉移、搶險救援準備等各項工作,并及時安排部署巡邏防控、防范次生災害發生,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經排查統計,循化縣9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截至19日14時30分,全縣受災村59個,受災戶數2970戶,受災人數6841人,共有17人受傷。
 
此時的人民至上,不再是輕飄飄的四個字,是擲地有聲的誓言,更是念茲在茲的行動。
 
齊心 擰成一股繩全力抗災
 
這幾天,清水鄉塔沙坡村村民馬建新每天都忙得團團轉。不是在接待到村慰問的客人,就是在忙著給村民搭帳篷;不是奔波在路上,就是忙著給村民找需要的物資。
 
群山環抱的塔沙坡村位于孟達天池北側,與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接壤。因這里有塔沙坡清真寺而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馬建新的家就在清真寺下面不遠處。
 
20日清晨,在縣城居住的馬建新急急忙忙趕到塔沙坡村。由于震后許多個人和企業紛紛來慰問、幫扶,馬建新想趕緊回去幫村民干點事。
 
塔沙坡村是清水鄉受災最為嚴重的村子。震后的這兩天,循化縣為塔沙坡村搭建救災帳篷20頂,其中10頂在群眾各自的院子里安置,10頂在空曠地帶的集中安置點安置,并發放救災床被褥60套。
 
“我們村里的大部分房屋都裂縫了,還有一些房屋直接倒塌了,所以有些人住在帳篷里,他們需要的生活物資我就可以給他們從縣上帶回去。”馬建新說,雖然他家的房屋院墻發生了裂縫,但不是很嚴重,房子還可以居住。
 
馬建新的家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房屋是木質結構,院墻是土墻。家對面,是馬建新近年來花費心思打造的“撒拉族服飾傳習所”。傳習所使用撒拉族古代建筑所用的籬笆制成,籬笆樓里放滿了馬建新從各地收集來的各種撒拉族服飾。此次地震,籬笆樓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就連掛在籬笆樓壁上的衣服都沒掉下來。“大家都很驚訝于籬笆樓的質量怎么這么好。”在致力于傳承發揚撒拉族文化的馬建新看來,地震之后,小村莊散發著濃濃的溫情。
 
臨近冬至,呵氣成冰的青藏高原,夜晚是最難熬的。好在,塔沙坡村臨時安置點上一直都有溫暖的篝火燃著,帳篷里,電暖氣一直在持續運轉。
 
地震剛發生時,為了讓受災嚴重的村民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受災不嚴重的村民會號召大家去自己家吃。20日這一天,循化縣當地的餐館把拉面送到了塔沙坡村的集中安置點。熱氣騰騰的一碗拉面,讓安置點上的氛圍一下子溫暖起來,也讓在場的所有村民都不禁感受到了眾志成城的力量。還有政府和愛心商店、超市送來的一波又一波的物資擺滿了臨時安置點經過的村道。
 
其實,地震發生以前,塔沙坡村的常住人口并不多,很多村民都在縣城居住,還有一部分在外地開拉面館,并不常住在村里??墒?,地震發生后的接連幾天,大家都像商量好的一樣,能回來的村民紛紛回到村里,哪怕只是生個火、切個菜都有很多人來幫忙。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連日來,這個小小的村莊里,匯聚著眾多關切的目光。盡管災后重建工作還未正式展開,但在臨時安置點里,村民居安心暖力量足。
 
暖心 保障群眾正常生活
 
12月19日夜,原本是一個難熬的夜晚。但隨著首批帳篷、床及被褥等救災物資運抵循化縣,當地黨員領導干部和群眾在集中安置點和自家院子里搭建帳篷,架起取暖爐子、接通電、支上床,在溫暖的帳篷里度過了災后的第一夜。
 
作為道幃鄉受災最嚴重的兩個村之一,牙木村房屋受損比較嚴重,因此,村里集中在村委會設置了安置點。牙木村“第一書記”馬海軍告訴記者,19日物資到達之后,他們就組織群眾立馬開始搭建帳篷,19日晚,安置點搭建了20多個帳篷讓村民們在帳篷里度過了第一夜,20日一大早,他們繼續搭建帳篷,計劃搭建帳篷50個,讓村民們住得寬敞一點。
災難之中,充斥人間溫情。為了讓大家吃上飯,在村干部的號召下,村民從各自家里拿來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資。走進每個帳篷,里面都是暖暖的,帳篷外裊裊炊煙飄向遠處,小小的安置點里暖意融融。
 
記者在牙木村新搭建好的帳篷里看到,循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帳篷進行入住前的消毒。
 
循化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馬智善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后,循化縣衛健系統迅速成立震后防疫小分隊,重點圍繞災后居民安置點易發生的呼吸道傳染病、生活飲水、食品安全、蟲媒監測等方面開展技術指導,協助安置點建立每日癥狀監測機制,對可能存在的污染源進行全面消殺。同時,積極開展受災群眾心理安撫和疏導工作,針對群眾可能產生過度焦慮、恐懼、情緒低落等情況,現場做出紓解安撫,樹立群眾災后恢復重建的信心。
 
“截至目前,在各個部門的幫助下,各村的水、電等問題都已解決、坍塌道路都已疏通,對村民的房屋已進行4輪安全隱患排查。”道幃鄉黨委書記倪翠告訴記者。
 
水電路通暢,群眾生活才能無恙。地震發生后,循化縣迅速組織交通部門對縣域范圍內農村道路、公路橋梁、涵洞、邊坡等重點區域和客運場站、運輸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拉網式安全隱患排查,實地查勘并及時制定應對措施,對發生塌方導致中斷的道路現場制定保通計劃,火速開展搶通作業。
 
截至目前,對全縣687公里157條縣鄉道路進行了排查。其中,邊坡塌方及山體落石路段102處,14條農村道路嚴重坍塌,隱患里程8198米。已完成14條受災嚴重道路的搶修保通工作,清理塌方及落石43236方。同時,相關部門持續加強轄區公路巡查力度,及時處置安全隱患,嚴防次生災害發生,全力保障公路安全暢通。
 
除了水電路和群眾生活保障外,災區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時刻牽動著外界的心。地震發生后,循化縣教育部門對各校的教學樓、住宿樓等區域及時進行隱患排查,1.3萬名學生均已疏散回家。為保證學生正常學習,12月20日,對學生已開展線上教學工作。
 
震后第三天,循化縣各項搶險安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一個個帳篷里的溫情肆意蔓延出來,帶給黃河岸畔不一樣的溫暖。
 
敬畏生命,不忘災難!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a级大片免费看_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_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播放_狠狠操狠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