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vt935"></pre><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menuitem id="vt935"></menuitem></output></pre>

<p id="vt935"></p>
<p id="vt935"><output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output></p><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p id="vt935"></p>

<noframes id="vt935">

<p id="vt935"></p>
<p id="vt935"><delect id="vt935"><listing id="vt935"></listing></delect></p><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listing id="vt935"></listing></output></pre><p id="vt935"></p>
<pre id="vt935"><p id="vt935"></p></pre>

<output id="vt935"></output>

<p id="vt935"></p>
<output id="vt935"></output><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

<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

<pre id="vt935"><p id="vt935"><delect id="vt935"></delect></p></pre>

<p id="vt935"></p>

<p id="vt935"></p>

<pre id="vt935"></pre>

<noframes id="vt935"><p id="vt935"><menuitem id="vt935"></menuitem></p><p id="vt935"></p>
<pre id="vt935"><output id="vt935"></output></pre>
海東日報首頁

古鄯很“美”

2023-03-21 14:18:24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文/冶廷林

坐落于小積石山麓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古鄯鎮,真的很“美”。

小積石山把自己最美的身段留在了這里,形似棒槌的棒槌山,“水之精,泉之首”的藥水泉,清幽嫻靜的娘娘天池,這些自然景觀無不從不同角度佐證著“古鄯為山區里的水鄉”這一地理優勢。還有波光粼粼的古鄯水庫,姹紫嫣紅的七里花海,以及久負盛名的七里寺“花兒”會等人文景觀,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古鄯的另一種美。

古鄯水庫: 波光粼粼的高原明鏡

古鄯水庫距縣城34公里,壩址在柴溝和案板溝匯合處,河流面積33平方公里。水庫工程于1976年動工修建,1979年下閘蓄水,總庫容780萬方,興利庫容650萬方,防洪庫容100萬方,死庫容30萬方,是一座引隆治溝流域七里峽水源為主的半注入式調節水庫。水庫樞紐工程有:引水渠、大壩、放水豎井和輸水洞、溢洪道和排砂渠。水庫全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1325畝,征費灌溉面積11325畝,屬于二類灌區。

灌區干渠工程有:總干渠、南干渠、北干渠和西干渠。干渠總長49.75公里,支渠輻射面廣,灌溉面積大,全灌區現有大樹木39427棵,小灌木不計其數,為當地的生態建設起到“心臟”作用。因此,古鄯水庫在民和地區格外引人注目。藍色的庫面如平鏡一般,晶瑩透亮,青黛色的遠山和藍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娘娘天池: 鑲嵌在高山之巔的一顆翡翠

古鄯以北海拔2500米的李家山山頂有一汪因三霄娘娘廟宇而得名的“娘娘天池”。娘娘天池南北長400多米,東西寬50多米,呈橢圓形,面積10多畝,宛如一顆碧綠的翡翠。“娘娘天池”俗稱“神池”。有個傳說,說得更為神奇。

古時候,李家山有個財主種著一塊大洼地,旱澇保收。一天晚上做夢:一長者向他買這塊寶地,要在這里安家落戶。早上醒來還清晰記得夢境,就按照夢境提示去找買地的金銀,在一個麥摞下找到一疙瘩金子。財主盡快收拾地里的麥捆子,當收完最后一個捆子時,一股清水從腳邊汩汩冒出。晚上又做夢,長者向他借騾馬要搬家,財主答應了。早上去圈里看騾馬,四五匹騾馬躺在地上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財主知原委,便悄然退出,直到中午,騾馬才恢復常態。財主出門一看,一汪波光粼粼的碧水蓄滿了那塊洼地。池呈橢圓形,如一塊明鏡鑲嵌在李家山山頂,池水清澈、一汪碧翠、深不可測。

夕陽斜照時,霞光、水光、云影、山影匯集倒映于湖面,五光十色、絢麗多彩。形美在目,意美在心。如若靜坐池邊或漫步林中幽徑時,娘娘天池那清幽嫻靜、神圣高潔的風姿,常常會引起童話般的遐想,四周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百鳥啁啾,令人陶醉。天光云影、山色樹影,相映成趣,大旱不枯、暴雨不溢,神奇美妙,千年如一。

七里寺:藥水泉盛名遠揚

七里寺是古鄯鎮的旅游名片。七里寺以前稱“慈利寺”藏語稱之為“曼曲達杰日朝”,意為“藥水興旺靜房”。這里不是因“寺”出名,而是因距古鄯“七里”之處的文化生態游覽景區盛名遠揚。

七里寺位于古鄯西南的一處東西走向的山谷中,谷內群山起伏、樹碧花艷、流水潺潺。春季林草蒼翠,夏季鳥語花香,秋季紅葉滿山,冬季白雪皚皚。每年的五月至九月,是七里寺峽谷自然生態景觀最為壯觀的時期。當人們走進峽谷,置身其境,滿眼蒼翠,繁花點綴?;ㄏ銚浔?,心曠神怡,流水淙淙,清涼全身,頓覺夏季的炎熱煙消云散,是一個自身所想,得以所愿的最理想的環境。

在“簸箕”形峽谷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佇立于小積石山麓的一座形似棒槌的山峰——“棒槌山”。傳說遠古時期,棒槌山上住著一位神姑,專為當地人治病。有一年,一個窮苦人家的小伙患了不治之癥,他的父母帶他來到棒槌山下,請求神姑醫治。神姑賜給兩碗神水,小伙一飲而盡,多年的沉疴瞬間痊愈。消息傳到天庭,玉帝怒其凡心不改,把神姑壓于棒槌山下。一天晚上,一位仙者曉諭小伙,神姑被玉帝壓在棒槌山下。這天是農歷六月初六,小伙急忙來到棒槌山呼喊尋找神姑。正當攀登棒槌山腰時,忽然,山腳下一道金光閃過,神姑站在那里,他便不顧一切地躍下山崖,如有神助,安全落腳于離神姑不遠的地方,神姑哭著流下一地淚水,小伙正要上前問候神姑,神姑又不見了。小伙悲痛欲絕,望著棒槌山淚如雨下,他倆流下的淚水化作了現在棒槌山兩邊的兩條溪流,匯集于峽口。于是,小伙放開歌喉,用動聽的“花兒”唱出了他心中的牽掛和思念。他的真情感動了玉帝,赦免了對神姑的懲罰,神姑回到棒槌山與小伙團聚,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因此,患病者常年到此處飲水治病,每年“六月六”也是年輕人以唱“花兒”的方式尋找另一半的好時機,棒槌山也被稱為“情人崖”。

七里寺不僅景色秀美,故事動人,而且還有聞名遐邇的“藥水泉”。從川官公路分開一路向西便是七里寺“藥水泉”。前幾年,新修了紅色琉璃瓦鋪頂的大門,寫著蒼勁有力的“七里寺避暑山莊”,進了大門便到了藥水泉的地帶。聽到旁邊溪流由西向東流淌聲音,宛如是“泉水叮咚”的歌聲。隨眼看見迎風飄動的七彩經幡,涌聚在一起的游客,游客聚集處便是藥水泉所在的地方。費一番功夫喝到一杯清冽甘醇、辛溫的藥泉水,就覺得心靜胃安腸通,美妙至極。

這藥水泉或許是以上傳說中神姑化淚成溪的緣故療效極好。這里還有另一個版本的歷史故事值得了解一下。1300年前,文成公主西行經古鄯驛,水土不服、腸胃不暢、精神萎靡,一老者送水一碗,飲之,病愈,神清氣爽。問老者:“此水,從何而來?”答道:“此水從七里寺藥水泉取來,當年藥王爺來到七里寺峽山腰,被風景迷住,不慎藥葫蘆滑到山腳下,葫蘆里的藥水一路下流出于石縫中,不久,山上長出許多名貴藥材,山下涌出數股泉水,人們常飲此泉水,發現能治百病,故得名‘藥水泉’。此水是藥王爺恩賜的。”公主攜此水入藏,后被當地人奉為神水。

據《西寧府續志》記載,藥泉山之藥泉水“其味辛溫,飲之愈胃疾”“少則三七,多則四九愈之”。此泉水富含40多種為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化學成分,被專家譽為“水之精,泉之首”。對腸胃病、心血管病、皮膚病等多種疾病具有顯著療效。因此,省內各地及甘、川、藏、寧等地的患病游客聞訊而來,絡繹不絕。這些患者游客一邊賞景避暑,一邊飲水療養,經過一段時日,飲水病除,奔走相告,樂而忘返。“藥泉水”之所以神奇,是因為泉水像一串串燦爛奪目的珍珠一樣,冒著氣泡沖出水面,化成水液,淅淅有聲,要是用掌猛拍水面,氣泡更多,聲音更響。藥泉水質透明清澈、冰涼爽口,勝似啤酒,能夠感覺到泉水在胃里產生氣泡,不斷變大,有瞬間破裂的動態變化,隨之氣滿胸腔身不由己地大口呼氣,神清氣爽。

七里寺花海:風景這邊獨好

七里寺花海景區位于古鄯鎮山莊村,占地面積大約60公頃,是由民和成旭生態旅游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投資5000萬元建成的,目前已規?;洜I。

走進七里寺花海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七里寺花海”幾個大字,往里面走,五顏六色的鮮花便呈現在眼前,那金燦燦的一片黃色是向日葵,在秋風的吹拂下花盤不停地向游客點頭,好像開口笑著在迎接遠方慕名而來的客人;紅色的月季、黃色的秋菊、紫色的薰衣草、格?;?、金盞菊、孔雀草、絢麗多彩的魯冰花,還有那色彩斑斕的波斯菊等都在競相綻放,隨風搖曳,像是在列隊歡迎游玩賞景的不速之客。有時,花海四周的山上涌起了白霧,五顏六色的花田與遠處此起彼伏的綠色山巒,相互輝映猶如繡織在綠色地毯上的一幅水彩畫,“愛的花朵只為您盛開”幾個紅色的大字特別醒目,把特別的愛送給了特別的游客,表達出民和人民的熱情,這些都“醉美”了慕名前來賞花的游客。

七里寺花海有木棧道、觀景臺、木質廊庭、滑雪場、民宿、魚塘、滑索,成為集賞花、觀景、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旅游景點,給游客帶來更多的驚喜和享受。在青山綠水間觀花賞景,不僅能感受到賞心悅目的花海情趣,還能行游棒槌山、藥水泉、藥王廟以及森林景觀,如果恰逢“端陽節”“六月六”,還能參與“歌如潮”的七里寺花兒會。一到冬季冰雪節還能和家人一起感受屬于冬天特有的樂趣,在雪上滑行,直到頭腳熱氣騰騰、暢快淋漓。今年年初,七里寺花海景區第四屆冰雪旅游文化節開幕,“駐足在寒凝的大地,仰望高空漫天的飛雪。風雪中陶醉的人們,忘了寒冷。依稀感受到雪的溫馨,聆聽到雪的低語,馳目到雪的舞姿,感悟到雪的靈性……”七里寺花海少不了夏天的爛漫,也不會缺席冬天的浪漫,風景這邊獨好。

七里寺花兒會:民間文化奇葩

七里寺藥水泉聞名遐邇,七里寺花兒會名滿天下。每逢六月初五,七里寺民間傳統花兒會如期舉行,從不間斷。在七里寺峽谷右邊與棒槌山緊緊相連的山峰叫青石丫壑,是“花兒”圣地,每年農歷“端陽”和六月六前一天開始,就有不少游人和“花兒”歌手,衣著簇新并備以用物、食品趕到這里。喜歡放歌的游客,自日暮唱起直到次日下午,以歌會友,用歌聲傳遞情感,而更多的游客則領略風光,聆聽“花兒”。這一日一夜,人如海、歌如潮。是莊戶人家,尤其是年輕人最舒心、快活的時光。

早在明代以前,“花兒”傳唱活動已在七里寺一帶流行。明代詩人高弘有詩曰:“青絲垂柳夾野塘,農夫村女鋤田忙。輕鞭一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長。”此詩所反映的是當時古鄯地區傳唱“花兒”的情景,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

七里寺花兒會是一個由漢族、回族、土族、藏族等多民族共同參與的大型歌會。每年六月六,青海、甘肅、寧夏、四川、西藏等地十多萬群眾盛裝前來,七里寺峽谷中人山人海。各民族群眾聚集一處,載歌載舞,其樂融融,充分展示著多元文化交融,民族團結友好的良好風貌。

七里寺花兒會上演唱者均為民間歌手,演唱形式多樣,無任何樂器伴奏,俗稱“干咂”,所唱曲令達40余種。演唱的作品原始地記錄了周邊地區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對研究當地和河湟地區民眾生活史、思想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由于其濃厚的地方特色,再加上峽內藥泉的吸引力,七里寺花兒會在河湟乃至西北地區頗負盛名。

七里寺花兒會以其外在形態和文化內涵而獨具特色。其特點是群眾自發組織的民間文化盛會,群眾參與面很廣。原生態程度高,演唱內容多為回族、土族情歌,曲令眾多,代表曲令主要有“古鄯令”“馬營令”等,各有特色,令人百聽不厭。群眾飲水和唱、聽“花兒”相結合,游覽山水勝景和感受地方文化相結合,曲令的傳承和內容的創新相結合,“為有源頭活水來”不斷“充電”與時俱進。

綜上特色,七里寺花兒會集中表達了民間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花兒”為大自然伴奏,為新時代高歌。2006年5月20日,七里寺花兒會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中國花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a级大片免费看_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_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播放_狠狠操狠狠干